姓名 *
电话 *
单位 *
需求 * 提交 |
【尊师重教】记“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刘新发表时间:2019-09-19 13:57 自2000年起,上海财经大学每两年开展一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评选结果主要由学生投票产生,已连续开展十届,评选出了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先后共有550人次、253名老师入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办)、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工会等部门及各学院组织开展“尊师重教”主题系列活动,弘扬高尚师德与优良教风,展现一批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典型,激励广大教师履行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以“四个相统一”为遵循,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辉煌始于平凡,学校将陆续展现这些教师的日常事迹。 二十年光阴荏苒,他们平实而温暖;他们扎根一线,对学生成长的期待,对教育教学的热爱,不曾改变;他们行为世范,为人师表,凝聚了时间的芬芳。 三尺讲台就是人生的舞台,这里充满着让人生变得有趣而有益的万千可能。重教需要教育者全身心的投入,对受教育对象无条件的热爱,对教育事业有极强的使命感。尊师需要遵循优秀传统,同时赋予其鲜活的时代内涵。教师必须有对自身职业的敬畏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在育人过程中,把经验用活,把现实悟透,把心灵唤醒,给予教育事业和育人职责以应有的尊重和神圣感。唯有如此,教育教学才能回归初心,回归常识,真正起到培养人才的作用。 ——刘新 刘新,进校工作30余年,开设《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和《国际关系概论》等课程,先后7次获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曾获“校先进工作者”、“校级嘉奖”等荣誉。 作为人文素质和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刘新老师带领中心全体教师精心设计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类的课程体系,为大学生奉献出有关音乐、美术等上乘的精品课程,教会大学生去把握人文之美、艺术之美。作为校大学生辩论队的总教练,他不仅教授大学生的辩论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他使大学生体验到辩论的智慧和辩论的乐趣。刘新老师还负责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工作,他组织的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大学生活动,让大学生深刻体验到艺术之韵、哲学之理、生命之灵。 刘新老师1986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大学毕业即到上海财经大学任教,讲台一站就是33年。他说,“从一个良师和教育的受益者的感动,立志做一个好老师。” 刘新老师多年来担任学校大学生辩论对总教练,带领上海财经大学辩论队夺得第九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冠军荣誉称号。在“日立杯”第十三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期间,刘新老师主持大赛特别策划网络点评栏目《刘新天天看》。东方网以“名校辩论赛推‘网络点评’:‘刘新天天看’锦上添花”为题进行了报道。 刘新老师主要学术兴趣在于用人类现代化历史的开展作为背景来阐述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缘起、发展与重大问题。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社团指导,刘新老师培养学生的初心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他在财经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一方面,将经济学、管理学中的问题与世界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有机融合起来,把财经类大学生的眼界延伸到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另一方面,将当代科技、哲学理念,引入到对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生活方式的深邃的思考中来,为大学生打开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大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科学路径。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说
人文学院崔善美: 刘新老师非常准时,每节课都会提前十几分到教室,准备他的材料,都让我感到自愧不如; 我上的是《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这门课,主要讲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听着他的课,非常有画面感觉,感觉欧洲当时的场景一幕幕生动地浮现在我眼前。老师本人也很幽默,让课堂没有那么枯燥。在我心中刘新老师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好老师。
公管学院魏笑林: “刘老”在我心目中是财大讲课最为有趣的老师之一,“刘老”在课上会讲许多实例来佐证其观点,实例生动形象,他还十分愿意和我们探讨一些问题,引导我们去思考现实与未来。
人文学院付宸婧: 刘新先生是一位很厚重的教师。他身上的色彩绝不仅有渊博这一面,思想尤其attractive,是能够帮助学生开拓眼界的老师。丰富的文化涵养与风趣谈吐之间的矛盾也被这个幽默的人格消融了。亲和力满分,解疑答惑不在话下。每次课堂都足够精彩。是一位愿意认认真真为学生奉献的完整的人,是个自由又有趣的灵魂。
人文学院孙禄翰: 在刘新老师的课堂上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新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刘老师不仅仅在教授课程的知识,更在教授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如何与自己、他人相处的知识,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同事说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范宝舟老师: 刘新老师是一位极其负责任的老师。尽管一门课上了很多年,刘老师依然把它当作新课去上,备课认真细致。他的备课不是只从教师自身出发的自我意识的流淌,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强烈问题意识的双向沟通。收集资料丰富、案例鲜活生动、逻辑周详严密、课堂设计科学。因此,刘老师的课,既有理论厚度,又能深入浅出,抓住了学生的痛处,挠到了学生的痒处,学生听了解渴。 刘新老师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呵护学生视同自己的孩子。与学生交心做朋友。严厉中从不失温和,温和中从不带放纵。学生们尊敬他,但又乐于向他做朋友般的倾诉。他的亦师亦友的情怀,让师生之间的真心彼此交融。 刘新老师也是一位有智慧的老师。他既教给学生知识,更教会学生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他们的行囊中,从刘老师那里获得的,不再是负重荷载的“掉书袋”,而是装着型号各异的观察社会和解决问题的“小锤子”。 刘新老师更是一位给学生以人生正确导航的老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刘老师总是使他的行动听从于他的心灵的呼唤,不从于流俗,只尊重规律,从而以其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其正直的品格,引领学生。学生从其言传身教中深深体会到美好德性的光辉与伟大。这恰恰是学生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曹东勃: 我是2001年刚刚大一入学后的十月,在当时的武川路梯教(现为经济学院教辅楼)听到刘新老师所作的关于解读9·11事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结构性变动的报告,印象极深。大三时选到了刘老师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从大四到研二又多次旁听了他的《西方社会思潮》。可以说,无论是当时作为本科生,在知识积累与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受到的教益,抑或是后来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思维路径得到的启发,都是非常之大的。 他是一个真正把兴趣、研究和教学无缝对接并融为一体的老师,他也是课程改造和设计的大师。在三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向纵深探去,最终用几门课程编织成一个逻辑自洽而又绵密的网络。这个网络是开放而非封闭的,这种不断拓展的“自发秩序”使他课程的信息量和含金量始终处于不断膨胀的状态,直至饱和到不能容纳的程度,就再开一门新课。他是在“挖井”,也是在“开沟”,三十多年纵横交错和勤劳耕耘之后,留下的是一个互为犄角、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几代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传奇故事。他也是一个能够把师生关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从良师延伸到益友的极具亲和力的、真挚的宽厚长者。他真心关爱学生,热心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很多学生都乐于在一些重要问题和重要选择上听取他的意见建议。他对上财有深厚的感情,也为学校人文艺术和校园文化氛围的日益浓郁做出过历史性贡献。作为上财学子,我很幸运自己读书时上过他的课;作为上财教师,我一直将他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榜样。
人文学院阮弘老师: 刘新老师对待同事如朋友,平近亲切,对待学生更是亦师亦友亦家人。除了第一课堂教学,多年来,刘新老师不计回报地指导了校辩论队、学生读书征文、创新大赛等学生活动,并频获全国奖项。我们能看到的是他在课堂上、办公室里对学生学业上的教导和指点,看不到的是他在课余时间给予学生生活上、思想上全方位的指引和爱护。很多学生因为刘新老师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在实现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人文学院杨孝鸿老师: 我与刘新老师在财大共事20年的时间,对他应该有一个较为深入了解,对同事如似家人,为友亦为师,平等待人。艺术教研中心,在他的领导下团结和睦,相处亲切。在学术方面,他述而不做,但对国际政治问题与经济现象的敏锐性不亚于教授。他善于思辨,演讲逻辑性强,在他的指导下学校辩论队在全国大赛上纷获佳绩。他的授课,学生争先点选,每每爆满,课上讨论热烈,思考深切,直指现象本质。对艺术的爱好,承蒙家训,他不减一分,酷爱西方古典音乐,耳熟能详,曲调弹指而能辨差异。
文章分类:
时事新闻
|